蛔虫引起毛皮动物发病的主要有两种:毒蛔虫和弓蛔虫。毒蛔虫长4〜10厘米,主要寄生在狐和犬的小肠,幼虫在血内不转移,虫卵外膜呈蜂窝状。
该病常年发生于成兽和6月龄的幼兽。弓蛔虫雄虫长10厘米,雌虫长18厘米,卵为圆形,稍带黄色,外面有平滑的膜。主要寄生在狐、犬、紫貂的小肠,其幼虫能沿血液转移到肝、肺等器官,弓蛔虫是肉食动物多发的蠕虫病之一,尤其是3个月的幼龄兽。成虫寄生于肠道,产卵随粪便排出体外。蛔虫卵对干燥、低温、弱碱、弱酸、甲醛等都有很强的抵抗力,只在5 % 氢氧化钠溶液中死亡。蛔虫卵经口感染后,在肠内孵出幼虫,幼虫钻进肠壁毛细血管,随门脉血管进入肝脏,经喉腔静脉血流到右心,再经肺动脉到肺部毛细血管,然后进入肺泡。幼虫在肺内发育,通过咳嗽回到口腔,再被吞咽入小肠,最后在小肠内发育成成虫。其传播途径是通过吞食了含有虫卵的内脏及污染的饮水、饲料,或吞食了含有弓蛔虫包囊蚴宿主的肉发生感染。
症状:患兽身体虚弱,精神萎靡,腹部胀满,消化不良,呕吐,下痢和便秘交替出现,被毛蓬乱无光。幼兽消瘦贫血,腹部膨大,发育迟缓。有时可看到吐出或便出的蛔虫,病情严重的(特别是幼兽),常因蛔虫过多造成肠梗阻,再致使患兽大批死亡。
剖检:肠黏膜有缺损、贫血、溃疡及卡他性炎症反应,严重的虫体阻塞肠管,引起淤血、破裂及腹膜炎等;胆管阻塞,黄疸,肝、肺可形成寄生虫结节 、钙化及结缔组织增生等现象。诊断生前诊断,除直观发现呕吐物和粪便中的虫体外,还可以进行粪便中虫卵的检査(用水洗沉淀法,检出亚球形棕色虫卵,卵壳厚,表面具点状凹陷),结合临床症状(呕吐、腹泻、精神紊乱等)和流行病学资料可以确诊。 防治:对全群仔兽粪便检查,如发现蛔虫卵应及时进行驱虫。拌饲料投哌啶盐,0.2克/千克体重,连用 3 天;或每年的1 月份和8月份各驱虫1次,口服驱蛔灵,0.1克/千克体重,或 0.2克/千克体重混入饲料中1 次服用;速效肠虫清片亦可;或颈部皮下注射阿维菌素,0.02毫升/千克体重。1周后检查驱虫效果,必要时进行第2 次驱虫。
预防本病,要加强饲料和笼舍卫生管理。对蔬菜一定要洗干净,畜禽内脏一定高温处理后再饲喂。配种前对全群种母兽进行一次驱虫,以防因母兽患病而感染仔兽。粪便集中进行生物发酵处理,以防虫卵扩散。笼网和小室应用火焰消毒,高架笼舍,离开地面饲养,防止动物接触粪便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服务电话:400-860-7658 联系电话:0431-81158200 公司地址:长春市净月开发区柳莺西路388号
版权所有:吉林省特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:吉ICP备10200810号吉公网安备22017202000283号